首页 公积金比例 第三方支付将会如何发展-(第三方支付新政策)

第三方支付将会如何发展-(第三方支付新政策)

公积金比例 2024-05-19 12:00:00 904 金融资讯网

2014年以来,预付卡行业进入转型之年。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预付卡行业所依赖的企业福利、礼品等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预付卡发行数量逐渐萎缩,预付卡行业积累了资金。颓势让很多预付卡公司不得不开始转型,加入大公司或者被直接收购。

在此背景下,预付卡机构只能转型。通过增加互联网支付业务、增加区域等方式丰富业务场景,并结合组织资源优势和企业特点推出一系列特色卡产品,优化业务结构。只有这样,预付卡公司才能生存。可以预见,未来监管将更加严格,预付卡行业的经营将变得更加困难。在日益激烈的支付竞争中,此举让第三方支付更加注重支付场景的开发,对各类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遏制作用。行业洗牌即将来临。

第三方支付将会如何发展-(第三方支付新政策)

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严,市场开始正视预付卡乱象。

今年5月中旬,白领林琳来到上海黄浦区一家日式发廊。经不住店员的推销,她充值5000元办了一张会员卡,享受理发等增值服务50%的折扣。两个月后我回来时,发现这家曾经很火爆的理发店已经空了。

通过梳理各地典型案例,记者发现,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尤其是美容美发、健身、餐饮等领域。其中,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个体户逐渐成为逃亡、纠纷的重灾区。

“小店往往是借钱开的,资金链上也有。”南通一家连锁健身俱乐部负责人徐旭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对于刚起步的个体户来说,发行预付卡可以带来比较大的收入和固定收入。客户,还可以节省同等金额的借款利息。

去年年初,徐旭在南通最繁华的商业区经营着一家健身俱乐部。店面及设备总投资120万元,面积100多平方米。然而开业不到三个月,俱乐部就通过一系列优惠促销而关闭。已吸引近400名会员加入,平均会员费在2000元至5万元不等。 “光是这一项,我大概就赚了80万多元,很快就收回了本钱。”

林琳遭遇“店面磨合”后,尝试拨打12315投诉,却被告知该店没有登记任何预付卡,也没有资金托管。 “考虑到维权非常困难,我想了想,就放弃了。” 。”林琳无奈地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2014年以来,第三方支付企业频频曝出危机。原本低调的预付卡行业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就不平静了,知名养生机构康君健身俱乐部因资金链问题关闭了上海部分门店,畅购卡突然被停用,反映出单一用途预付卡的衰落。一些问题。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监管趋严,部分支付企业预计将面临转型。去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下滑,预付卡行业传统发展模式受到限制,预付卡行业积累资金减少。一些企业不得不裁员、缩减团队,开始考虑转型,“抱住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的腿”,甚至直接收购。

易观智库分析师郝祝晶进一步指出,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在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等大公司的竞争下,其支付业务利润有限;他们曾经认为可以作为救命稻草的P2P基金托管业务也逐渐消失。

第三方机构挪用丑闻频发

8月28日晚,央行表示,已依法注销浙江易实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由此,一石成为首家核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事实上,一石去年下半年就出现过问题,目前已进入司法赔付阶段。亿石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册资本1亿元。

央行表示,易视于2011年12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号,获准在浙江省开展多用途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央行在行政执法中发现,一石公司存在以下严重违法行为:一是通过直接挪用、向客户赊销预付卡、虚构后台交易等方式违规挪用大量客户准备金,等,导致资金链断裂,预付卡无法使用。持卡人权益因使用而受到严重损害的;二是伪造、变造支付服务、财务报表和信息,欺骗、隐瞒资金流向;三是超范围、违规发行网络支付产品。

浙江易实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商业企业,与商业银行不同。预付卡的发行本身就是一种企业行为。公司代表客户保留预付资金。它是一种零售支付工具。消费者在购买悠游卡时,在认可悠游卡的商业信用和代扣资金能力的前提下,将一定的预付金额转入悠游卡。这与银行存款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以食公司应向消费者提供相关风险提示,这也是央行对以食公司的要求。发生经济损失时,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确定赔偿责任。

有法律专业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存款庞大,很容易被挪用以获得额外收入。这带来风险,影响客户资金结算的安全,从而引发社会不满。稳定因素。而且,如果发现风向错误,第三方支付机构仍然存在携款潜逃的风险。

2010年6月,央行正式公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正式监管。根据相关规定,提供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需要按要求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2011年5月26日,央行公布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共授予27家单位。

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约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29.8%,环比增长3.4%。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约2万亿元,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11.7%。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却将牌照视为“毕业证”或“保证书”,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逐渐忽视了资金的流动。风控导致订单规模过大、资金周转出现重大问题、挪用客户准备金、伪造财务报表、监管“擦边球”等,最终将自己推入违法违规的境地。路。

一石案例表明,随着央行“敲山震虎”之举,第三方支付行业势必迎来一轮洗牌。优质平台将加强风险控制,劣质平台将被市场淘汰。

大额存款资金极易被挪用

“融360”CEO叶大庆向记者介绍,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收购费、准备金利息收入、预付卡利息收入、平台建设利润等。网上支付的佣金水平与银行卡收单业务类似。但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带来的直接收入很小,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些资金的协议存款利息是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监管,央行明确客户准备金不属于支付机构财产,支付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占用;它规范客户储备金的存储、收集、使用和转移。专用账户必须全额实行银行托管并封闭运营和使用;存款银行应当对准备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拒绝违规使用。

但事实上,发卡机构赚钱的野心与这些费用相差甚远。业内人士透露,第三方支付机构挪用备用金用于理财或其他业务项目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虽然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资金交给商业银行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但为了吸引存款,各银行并没有充分履行资金流向监管职责。支付公司的资金根本没有按照规定进入专项准备金账户。不少企业同时获得预付卡发行和受理双牌照,隐瞒预付卡真实销售记录,销售多存少。

央行近期发布的一份内部报告列出了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案例和支付系统漏洞。报告指出,支付机构普遍未落实账户实名制、挪用客户资金时有发生、风险意识淡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

宏观经济分析师陈宇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预付卡企业出现问题时,通常是由于托管银行管控不善,导致准备金被挪用;或者通过代理渠道绕过储备金监管,资金基本上被挪用用于投资和借贷目的。

消费者资金之所以被挪用,与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管理存在漏洞不无关系。陈玉燕告诉记者,根据央行准备金监管办法,每家预付卡公司对应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准备金托管人。预付卡公司大多通过商业代理和异地代理开展业务。但异地代理不纳入备付金监管,通过异地销售获得的资金可以直接进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其他结算账户。这就造成了消费者资金被挪用的可能性。

其他业内人士表示,当资金链断裂时,通常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设立资金池进行短期贷款类挪用,比如过桥贷款等造成的。但如果过桥资金不及时提取,就会出现问题。

除了挪用准备金外,根据央行的报告,支付账户普遍不实行账户实名制。据公安部介绍,不少机构为“黄赌毒”、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某支付机构开设大量假名支付账户,为境外赌博机构提供数千亿元支付交易。非法跨境转移资金风险巨大。

此外,部分支付机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机制,安全管控措施不完善,对消费者信息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消费者银行账户相关风险。今年1月,某支付机构泄露数千万银行卡信息,涉及全国16家银行。截至7月31日,因假卡造成的损失已超过3900万元。

预付卡行业被央行“整顿”已经五年了。 2010年,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号文,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列为三大非金融机构业务之一。预付卡行业逐渐走向“正规化”并快速发展。 2013年央行发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后,预付卡行业的野蛮生长正式结束,开始进入“自律”时代。

另一方面,种种迹象也表明预付卡市场已经到了发展瓶颈。记者注意到,2014年以来,预付卡行业进入转型之年。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预付卡行业所依赖的企业福利、礼品等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预付卡发行数量逐渐萎缩,预付卡数量也逐渐萎缩。卡行业积累资金的减少,让很多预付卡公司不愿转型、加入大公司或被直接收购。

违规行为不断曝光,监管更加严格

事实上,对于第三方支付市场来说,8月简直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

自2011年以来,央行开始放宽牌照限制,但从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节奏来看,近年来有明显收紧趋势。自2013年7月发放第七批支付牌照以来,截至2015年4月最新公布的第八批支付牌照,仅有广东省一家具有国企背景的平台获批。放手就会很容易,因为市面上的牌照已经足够了,270个,剩下的就是如何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

继《互联网金融基本法》颁布后,央行于7月31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号文,进一步规范和监管第三方支付,重点对网络支付平台账户系统进行监管。

这份被誉为史上最严的《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账户实名制的实施、转账限额的限制、非支付功能的限制等,直指银行的命脉。网贷行业和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焦点——资金托管。同时,禁止第三方支付机构为金融机构及其他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开立资金托管账户。重申,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的是支付结算通道业务,而非资本项目业务,这样第三方支付更能体现金融中介服务商的性质。

对此,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将意见稿形容为“尾巴太大丢了,会很难管”。叶檀指出,这是“互联网金融的至暗日”。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自己管理不好,央行就开始管控。可惜的是,好的机构却因此被拖累了。

事实上,央行已经强力取消了易视这样一家业务相对单一、影响力较小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一方面,对规范和整顿第三方支付行业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一严格举措提醒互联网金融平台,未来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将更加严格。如果想利用第三方支付来实现一些业务和管理的便利,就会降低平台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流程的严格性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银行层面更安全、更规范的账户管理才是“最佳政策”。

确实,在央行透露这一意向后,一些业内排名靠前、实力雄厚的平台已经开始寻找银行合作伙伴,希望提供账户托管服务。

某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还有不到九个月,第一批支付牌照的“期限”即将到期。随着违规行为不断被曝光、监管日益严格,首批获得牌照的27家支付公司能否顺利通过年检存疑。

针对央行出台的新规,国内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一是不允许第三方支付吸收客户存款;其次,不允许第三方支付系统内转账,否则金融市场就会混乱。第三方支付机构变身标准银行;同时,央行新规出台后,不少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会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而一些小公司可能会迫于压力退出市场,或者被大公司淘汰。企业并购。

陈玉燕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预付卡机构只能转型。通过增加互联网支付业务、增加区域等方式丰富业务场景,并结合组织资源优势和企业特点推出一系列特色卡产品,优化业务结构。只有这样,预付卡公司才能生存。

新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定位也对各类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遏制作用,行业正在经历洗牌。同时,让第三方支付更加注重支付场景的发展,将为其发展空间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明确的方向,使第三方支付市场更加理性。

互联网金融创新

尽管在金融政策创新的鼓励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文件逐步出台,一向走在制度前面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面临着行业清洗和方向调整。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法制化、规范化、阳光化。”央行金融研究所综合部主任吴旭川指出,一是互联网金融将告别野蛮生长,进入优胜劣汰过程;其次,从业人员和人员将逐步摆脱不正规、不规范等标签;第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将是主旋律。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基本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从监管立场来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或将加快。事实上,在互联网+浪潮中,券商、银行、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领域正在涌现更多创新。

对此,腾讯互联网金融相关部门表示,“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审慎的监管部门,对创新的支持度较高,对风险的容忍度较低。我们将与央行保持密切沟通,为正式的管理方式提供建议” ”。 ”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整体规模突破10万亿元,预计2015年国内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将达到4.89亿。

在一些人眼中,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利润高的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各界资本。例如,“宝贝”金融产品和众多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入该行业。但由于组织架构、人员储备、技术发展等缺陷,传统金融的互联网之旅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君合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兼首席合伙人冯锦荣预计,中国互联网金融将迎来行业洗牌,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将是那些深耕利基领域、专注金融属性的专业公司。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金融”而不是“互联网”。风险控制恰恰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可以预见,在这个行业中,最终能够生存并扎根的,将是利用金融风控保障资金安全、定位信息中介维持轻资产运营、具有创新意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互联网金融。能力。企业。

在如何创新方面,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在想尽办法,希望在这场看不见的战斗中占据一席之地。

陈宇燕告诉记者,互联网可以让一些金融产品实现标准化、透明化、流程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因素的干预。比如投资领域的信托、基金、证券二级市场,以及保险领域的意外险、车险等,都是标准化产品或者有标准化基础。这种新兴的业态也是适合通过互联网发展的产物。

“创新先于制度,这是金融发展的特点,这也是正常的,只能通过市场来调节。监管太严会抑制创新,削弱产品。”盈科律师事务所金融衍生品与创新法律事务部主任高青指出,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加强自律管理和相互监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差异化创新产品,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公司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维护了一个阳光、规范的场所。发展需要。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