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资租赁 uber 滴滴合并(uber滴滴合并后叫什么)

uber 滴滴合并(uber滴滴合并后叫什么)

融资租赁 2024-03-28 01:03:05 952 金融资讯网

今天我们就和朋友们聊聊滴滴出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希望以下几点观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Uber滴滴业务合并,给出行市场带来巨大成功!答1、并购详情

uber 滴滴合并(uber滴滴合并后叫什么)

关于交易细节,明基曾一度给出非常模糊且具有误导性的信息。

比如滴滴的公告:

……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中国全部品牌、业务、数据等资产……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互相持股,成为对方小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份,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Uber中国的其余中方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另一个例子是Uber的公告:

据财新网报道:

接近交易的消息人士透露,合并后公司的估值接近350亿美元,其中Uber中国的估值接近70亿美元,而滴滴出行维持最新的融资后估值,在270亿美元至28美元之间亿……滴滴中国还将在UberGlobal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680亿美元的基础上,向UberGlobal追加投资10亿美元。

实际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Uber全球将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和数据出售给滴滴。

至于滴滴用什么买的?拥有——股。

作为交易对价,优步中国全体股东获得滴滴出行20%的股权。其中UberGlobal持股17.7%,其他股东持股2.3%。合并前,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持有滴滴约10%的股份。

由此,UberGlobal确实成为了滴滴出行的第一大股东。优步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这是否意味着Uber全球将有能力影响滴滴的发展?不。

在双层股权结构下,Uber持有的17.7%滴滴股份仅拥有5.89%的投票权。据推测,这部分股份的投票权为相应股权比例的三分之一(5.89/17.1=0.333)。所以至少目前来看,滴滴的命运依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滴滴创始人程维也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以滴滴全球对Uber的投资(680亿美元)计算,滴滴在Uber的全球持股比例约为1.47%(开线=10/680)(注意,这是股权比例,而不是上面提到的投票权)。

2、多方关系错综复杂、冲突不断

如果算上UberGlobal,交易双方都有多个共同投资者:高瓴资本、老虎环球、贝莱德、中国人寿等。一般来说,激烈的竞争者很少有相同的投资者,特别是像Uber和Uber这样的公司。烧钱多、战略意义强的滴滴。

此外,Uber估值高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其全球主导地位的预期。Uber确实以惊人的执行力向这一目标迈进了一步。但在每个大市场,Uber都遭遇了当地竞争对手的抵制:

2015年,滴滴惊人地投资了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美国的Lyft,组成了反Uber联盟。如今Uber已经成为了滴滴的第一大股东,Uber也间接成为了“反Uber联盟”的投资人……不过,联盟的其他三名成员却没有时间为难,需要赶紧考虑自己的下一步移动。

不仅如此,苹果今年5月还向滴滴投资了10亿美元。当年,UberCEO特拉维斯还开玩笑说,女友持有苹果股份,相当于间接持有其最大竞争对手滴滴的股份,日子过得不好。

现在,苹果还间接持有Uber的股份。但Uber还拥有苹果的老对手谷歌,谷歌在2013年通过GV投资了2.58亿美元。更有趣的是,这三家公司都投入巨资开发无人驾驶技术:Uber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并获得丰田汽车的战略投资,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研究与开发。苹果有一个内部汽车计划,代号为“ProjectTitan”。谷歌早在2010年就开始测试无人驾驶汽车。

但无人驾驶领域还有更多参与者。今年年初,另一传统行业巨头通用汽车向Lyft投资5亿美元,并于5月开始联合测试。此外,合并后的滴滴、Uber和百度可能会共享自动驾驶技术。更不用说处于普及无人驾驶技术前沿的特斯拉了。埃隆·马斯克在文章中写得很清楚,他的野心不仅仅是电动汽车,而是整个出行市场。这一举动是大家的奶酪。

3.Uber的得与失

优步的失败

与其他重大并购一样,人们喜欢判断赢家和输家。目前普遍的看法是Uber输了,输给了中国。

它的前辈们一次又一次地用教训说明了这一点:科技公司从硅谷起步,疯狂扩张到全世界,但在中国却做不到。十年前,eBay低估了当时中国商业环境中信用缺失的情况。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抓住了机会并获胜,最终导致eBay退出中国。谷歌退出中国的原因众所周知。自从成名以来,Facebook就很享受被屏蔽的感觉(但你可以看到扎克的决心,比如提高普通话、在北京的雾霾中出去跑步)。尽管亚马逊中国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但仍然不温不火。这些似乎预示着Uber最终的失败。

Uber还面临着一个非常具体的困境,即交通基础设施是一项太基础、太基础的服务。无论是从政治考虑还是信息安全角度,政府都很难接受一家外国公司成为旅游市场的领导者。此外,滴滴的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80%,远超Uber。滴滴及其背后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显然更加坚定:对于Uber来说,中国市场是皇冠上的明珠,是其庞大基础的更进一步;对于滴滴来说,就意味着生与死。

优步的胜利

但据此得出Uber在中国失败的结论是错误的。首先,Uber目前持有滴滴17.7%的股份,成为滴滴第一大股东。考虑到滴滴的市场份额超过80%,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由于残酷的补贴战,Uber中国已经损失了20亿。现在Uber不花一分钱就锁定了中国整个未来交通市场17.7%的份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Uber都是赢家。(虽然滴滴没有输。)

Uber进军中国的决心无疑是正确的。许多美国公司无法想象中国市场和城市出行的庞大规模:Uber花了五年时间才完成了10亿次乘车,而滴滴在2015年就超过了这个数字。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Travis)曾在最初给滴滴CEO程维一个选择。沟通:要么接受Uber40%的投资,要么做好被击败的准备。有人分析,目前17.7%的目标仍远低于40%的目标。还有人说,不如早点投资滴滴,这样Uber不用花这么高的代价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但这可能吗?当滴滴还很弱的时候,理论上是可以入股的,但Uber庞大的规模和Travis的性格都让现阶段不可能入股。去年滴滴快的合并后,40%就更不可能了。(必须再次强调17.7%这个数字的概念:滴滴出行第一大股东。)

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创始人的固执和极端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事后推翻先前决定的人不太可能了解原来的具体情况和双方面临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正是Uber进军中国的决心,最终导致了获得滴滴17.7%股权的结果。滴滴早期投资者、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表示,“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判出来的”。这同样适用于优步。

这笔交易之后,Uber终于在中国领先于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前辈。

优步的下一步是什么

可以预见的是,Uber随后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上市压力。通过摆脱庞大且烧钱的中国业务,Uber扫清了上市的最大障碍。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开始考虑上市。(无疑,投资者也是Uber中国出售的重要原因。)此外,不少投资者对Uber上市更加期待,因为他们不仅想要Uber股票,还希望有机会投资滴滴17.7%的股份。

有人将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关系比作Uber和滴滴的关系。(雅虎2005年投资10亿美元,阿里巴巴成长为巨头。雅虎没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其阿里巴巴股份最终远远超过雅虎本身的价值。)我们认为相似性很小。与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地位变化不同,Uber和滴滴是属于同一时代的相似公司,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共同成为出行市场的两大巨头。优步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实现盈利,现在可能将重点放在其他市场。

当然,Uber在中国两年的投资还是有代价的,主要体现在机会成本上。例如,自主地图早就应该投入大量资金。Uber仍然高度依赖谷歌地图,从长远来看这将非常不利,尤其是随着谷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去年,诺基亚出售了其顶级地图服务HERE,Uber出价30亿美元收购,但最终输给了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和宝马这三大老牌汽车公司的联合竞购。或许,如果没有在中国市场消耗的费用和精力,Uber就能硬着头皮取得胜利。现在Uber终于重新将精力集中在这上面,并刚刚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用于地图绘制。

4.滴滴的破冰船

去年开始与Uber正面竞争时,滴滴仍然给人一种年轻、进取的初创公司的印象。当时,Uber已经是行业巨头。滴滴首席执行官程维表示:“他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四川的打车应用一样。”

现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滴滴视为和Uber平起平坐的公司了。350亿美元的估值就是最直观的证明。滴滴也是历史上第一家同时获得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大巨头投资的公司。合并后,滴滴入股全球最大的出行网络服务公司Uber、Lyft、Ola、Grab等。

私家车新政

新政实际上限制了补贴。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任何其他出行服务接近甚至超越滴滴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个市场上,补贴几乎是增长和留住用户最有效(如果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新政可以体现滴滴对政策的影响力。鉴于滴滴的庞大规模及其给城市出行带来的效率提升,监管机构乐于看到结果并积极参与对话。政策不确定性减弱后,滴滴的政策优势将会减弱。在私家车新政策下(我们对这个政策的具体实施持保留态度),可能会出现其他服务商,但滴滴的优势应该会一如既往的稳定。

反垄断法

来自财新杂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沉丹阳8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尚未收到滴滴、Uber中国相关交易经营者集中申报。他会后表示,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仍需申报。“如果我们不宣布,我们将无法进行。”

很多用户对这次合并表示不满,因为补贴减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鉴于投诉和质疑较多,应由商务部出面对本次合并进行立案审查。但我们相信不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原因有二:1、旅游的概念很大,因此旅游市场也可能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在解释自己不具有垄断地位、不会陷入困境方面应该有很大的灵活性。2、近两年国内发生大量并购案,受反垄断法影响较大尚无先例。

5.反Uber阵营情况

滴滴在2015年投资了Grab、Ola和Lyft,组成了“反Uber联盟”。其中,对Lyft的投资最受关注。尽管市场份额相差很大,但Lyft仍然被认为是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近一年来其大力投入推广,收入快速增长,并且还在持续筹集资金。

滴滴最初投资Lyft有两个原因:一是让大量去美国的中国游客可以直接使用滴滴App打车,降低了乘客下载Uber应用的动力。二是通过支持Uber的竞争对手,火烧Uber自己的后院,而这些竞争对手的精力已经分散到了全球各地。

这两个原因对Lyft来说都很有价值,尤其是在中国的补贴战吸引了Uber的注意力的情况下。因此,滴滴一直是Lyft除了通用汽车之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现在,随着Uber和滴滴互持股份,这两个理由都不复存在了。

对于滴滴来说,与Lyft的合作还有价值吗?即使这样做,Lyft还愿意与滴滴分享宝贵的数据吗?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小。Lyft发言人表示,将重新评估与滴滴的合作关系。据内部人士透露,Uber已经摆脱了艰难且成本高昂的中国业务,并准备将能源和资源重新分配到东南亚等其他重要市场。

这样看来,“反Uber联盟”完了吗?我们认为是这样。以阴谋论的角度推测,Uber和滴滴可能就全球其他出行市场相关问题达成了一些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和Uber一定会站在同一战线,对Lyft、Grab和Ola进行绞杀。从今起。相反,市场格局将从Uber对抗“反Uber联盟”演变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Uber在东南亚的本土竞争对手Grab刚刚宣布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滴滴的名字赫然在列,并将投资1亿美元可转换债券。Grab创始人表示,“Uber既然输了一次,我们就能让它输第二次。”也许这会给Lyft一些安慰。

6.特斯拉、埃隆的野心和所有参与者

滴滴和Uber的危机感决定了他们永远不会只专注于网约车市场。如果说谷歌刚开始测试自动驾驶技术时大家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那么随着特斯拉向ModelS车主升级汽车软件和“空中”自动驾驶技术,在6个月的自动驾驶里程中累计了4700万英里(谷歌花了6年时间积累了150万英里),各大公司对汽车和出行未来的看法似乎已经趋同并变得清晰。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网站上公布的长期计划可以看作是行业共识的最好体现:

1、电动汽车

2、自动驾驶技术

3、让汽车在闲置时通过自动驾驶提供出行服务

司机网络是Uber、滴滴等出行服务的核心和护城河。它是整个网络效应的起点,也是反馈环路的核心。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维护和运营。现在,特斯拉旨在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突破这个循环,直接提供闲置资源。那么就无需考虑网络效应和补贴数额,“共享”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特斯拉、苹果和谷歌都有潜力做到这一点。

Uber和滴滴背后几乎都是全球顶级的投资人,所以他们承受的压力自然是巨大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上市绝不是终点。因为特斯拉、苹果和谷歌等公司都在幕后关注着它。像Uber和滴滴这样的出行服务商似乎与特斯拉没有竞争关系,因为到目前为止双方都走在两条平行线上,但正如埃隆·马斯克上面所宣布的那样,两条平行线通向同一个地方,而且一定有最终成为一场战斗。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已经上市了。虽然存在盈报、信息披露等二级市场压力,但其拥有应用最广泛的自动驾驶技术(用得越多越安全)、明确的目标和布局(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刚刚结束开幕式),特斯拉处于人们出行未来和所谓“共享经济”愿景的前沿。

Uber和滴滴能做的就是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既然目标一致,无论是上市还是通向未来,他们都必须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滴滴股东持股比例。滴滴第一大股东为日本软银,持股比例为21.5%。第二大股东是美国Uber,亏损率为12.8%。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持股7%,腾讯持股6.8%,总裁柳青持股1.7%。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私家车、滴滴快车、网约车、代驾、公交、货运等业务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2021年总收入为1738.3亿元,由2015年9月9日的“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2021年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说明书。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内,实现营收422亿元。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DIDI”。

2019年8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发展。

滴滴的大股东是谁?答案是阿里巴巴和腾讯。

滴滴出行的老板(总裁)是柳青。

刘庆1978年出生于北京,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后就读于哈佛大学。现任滴滴出行总裁。

柳青的个人经历

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高盛亚洲。2008年,他晋升为高盛亚洲执行董事。凭借他的努力,他逐渐晋升为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2014年7月,柳青加入滴滴担任首席运营官,并于2015年2月晋升为滴滴总裁。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您已经有了很多感悟,也明白了如何解决滴滴出行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问题。如果您需要了解其他相关信息,请点击其他内容。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