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资租赁 严监管态势(监管要严)

严监管态势(监管要严)

融资租赁 2024-03-04 00:36:44 378 金融资讯网

最近金融领域有两个热门话题。一是资管新规公开征求意见。二是网络小贷公司暂停审批。

严监管态势(监管要严)

后者的主要导火索是目前处于风口浪尖的现金贷。

由于部分网络小贷公司涉足现金贷业务后演变为高利贷的问题频发,部分P2P平台通过网络小贷规避监管,网络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引入ABS放大资金杠杆,暴力催收,11月21日晚,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暂停设立网络小额贷款公司。

目前对网络小贷公司的监管仍然沿用之前机构监管的思路,相关牌照由各省金融办审批。然而,各省审批标准和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省网贷小贷公司的分布和发展也不尽相同。据统计,目前,

广东、重庆和江苏的网络小贷公司数量最多,分别为43家、28家和21家。与传统小贷公司不同,网络小贷依托互联网实现跨区域经营。显然,在各省金融办审批和监管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

监管套利和跨区域风险不可避免。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应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强化金融监管问责。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应对地方金融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镇认为,从整治地方金融办批准的网络小贷公司等持牌机构入手,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家监管部门的互动,是必然趋势。

所有的金融业务都必须持牌和监管,这是监管部门之前多次强调的。既然所有金融业务都要持牌,就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准入标准,准入标准和监管规则需要全国统一。

以规管持牌人的业务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央授权下地方财政管理的步调和中央的步调一致。暂停网络小贷公司审批只是互联网金融严格监管的前奏,下一步对现有网络小贷公司的清理整顿是必然的。

监管部门应就资金来源、利息和费用定价、信息披露、宣传和广告、贷后催收、风险管理等方面发布指引。引导持牌机构合规发展、审慎经营,牌照转让也要严格管理、细化。

至于前者,事实上,统一资产管理监管框架和标准的呼声由来已久。由于同类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部分资产管理业务存在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11月1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由“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标志着规模超100万亿元的资产管理市场终于迎来了统一的监管标准。

《指导意见》涵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的所有资产管理产品(不适用根据金融监管部门颁布的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标准按类型统一。

旨在消除监管套利,实施穿透式监管,消除多层嵌套,充分体现不留监管死角的强烈监管理念。

这几年的资管热潮,也与各部门监管目标不一致,重发展轻监管的理念有关。《指导意见》是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后,第一个由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监管政策。

可以有效弥补以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监管漏洞。从这个角度来说,《指导意见》在金融监管整合协调方面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从这个开始,

中国将步入以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为主导,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全方位监管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0次集体学习,7月中旬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党中央再次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为《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撰文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金融领域仍处于高风险易发期和高风险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压力下,风险重重。

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等特点。宏观层面是金融的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微观层面是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此外,还有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违法犯罪风险。

周小川提到,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现象严重。理财业务多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权责扭曲。各类金融控股公司迅速发展,

一些工业企业热衷于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赚快钱。一些互联网公司打着普惠金融的名义,实施庞氏骗局,线上线下非法集资频发,交易场所设置混乱,极易引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

少数金融“大鳄”与拥有审批监管权力的“圈内人”相互勾结,趁火打劫,进行利益输送。个别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虏,对金融投资者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还不到位。

可以说,上述提法充分显示了监管者对金融风险的清醒认识和防范的决心。你可以看到管子里的豹子。最近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网络小贷公司被叫停,透露出非常明显的监管信号。

如果说这是十九大后金融严监管升级的“第一枪”,那么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监管措施出台,整治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