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资租赁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领导名单)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领导名单)

融资租赁 2024-04-11 03:34:28 10 金融资讯网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普惠金融、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银行行长谷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签约仪式。中国银行副行长刘连舸主持签约仪式。

初夏的浙江,绿草胜花,阳光灿烂,暖风徐徐,生机勃勃,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展开了一幅山清水秀、富贵共享的动人画卷。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领导名单)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改善”工程(以下简称“万村工程”),开启了千村美丽蝶变的宏伟征程,实现了从根本上的转变。生态融入生产生活。河流的土地蜿蜒在田脊上。

20年砥砺前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立足浙江实际,紧扣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三农”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三农”工作。参与“千万工程”。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5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3514.3亿元,绿色贷款余额2191.18亿元,普惠贷款余额1923.94亿元。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本行金融助力农村“美丽转型”的故事还有很多。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赋能“千万工程”。向飞摄

留住绿水青山

描绘美丽生态新画卷

6月2日下午,在绿荫环绕的安吉县天荒坪镇,中国银行安吉分行与镇里揭幕“两山”碳汇森林活动。未来,双方将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林地保护、环境保护管理等活动,增强竹林碳汇汇能力,预计实现每年增加碳汇39吨。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安吉,真正受益于“千万工程”。作为中国银行系统首家绿色金融试点分行,中国银行湖州分行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有效运用金融支持“千万工程”,帮助当地发挥打好“生态牌”,为落实农村生态保护作出贡献。注入金融“活水”。

生态建设离不开“千万工程”。“生态优势不能丢,始终把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这是“千万工程”的初步思想纲要。如今,“千万工程”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去年,安吉县把目光瞄准了40万亩竹林资源,赶上了“竹林碳汇”的“双碳”趋势。得知安吉竹产业转型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即将启动,中国银行湖州分行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并联合当地其他银行组成银团。

“我们决心打破传统标准,以林权转让产生的经营权收入和碳汇交易收入作为核心还款来源,通过竹林碳汇质押等措施增加项目融资的信用以及引入母公司担保。”中国银行湖州市分行绿色金融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据数据测算,安吉竹林植被碳储量超过134万吨,竹林经营和竹制品前景广阔固碳并增加汇。在特色绿色金融试点工作机制推动下,积极探索试点。今年2月,首笔林业碳汇项目贷款14亿元成功发放。

留住绿水青山,留住万千风景。中国银行还积极建设“碳中和”智慧网点——安吉昌硕绿色支行。根据《中国银行网点绿色建设规范》和市银保监局分局《区域性“碳中和”银行建设指南》等内外部标准,经过一系列探索,从网点低碳节能改造到智慧能源系统建设、绿色金融教育中心开展绿色办公运营等方面,实现向“绿色、低碳、智慧”有机生活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深化“千万工程”的步伐没有停止,保护生态的力度也没有放松。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湖中激起的涟漪一样,不断地搅动和延伸。该行持续推动农村环境向优质迈进,助力实现山更绿、水更绿、环境更优美,让浙江良田成为“一户一户”的每一景、每一个村庄、每一幅画,每个地区,每个特征”都是一个美丽的图案。

中国银行长三角分行连续六个周末入住分行,教当地村民如何使用积分***。

6月2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与安吉县天荒坪镇共同打造“两山”富碳汇林。

推动产业振兴,谱写美丽经济新篇章

芦苇摇曳,清澈透亮的塘面倒映着山水,青蟹在肥沃的塘泥中缓缓游动。农民杨成福看到这清澈的池塘,感慨万千。“有了中国银行的贷款,我们可以更自由地生产经营。”他感觉轻松了,起身去撒饵。

这里是三门县海润街道桃头村。全村有655户,95%以上的村民从事养殖业,和杨成福一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近年来,饲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成为困扰农民的大问题。如果资金来源出现问题,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

从生态出发,但不仅仅是生态,“千万工程”开启了一次伟大而深刻的乡村产业发展实践。对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来说,金融支持“千万工程”的长期使命是“解决问题”,为农村发展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2022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建共建签约仪式,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普惠金融增添了亮丽的红色。中国银行台州分行与三门县海润街道桃头村在联合党建框架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青蟹养殖互助致富作坊提供红色信贷“惠民贷”服务。一期为陶头村提供全村信贷额度,融资总额5亿元,所有信贷均可享受山区26个县独有的优惠利率政策。

“惠农贷”服务计划覆盖养殖业和养殖业。贷款金额、担保方式灵活,产品通用性强。有效解决了三门滩涂农民投资大、融资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了服务。集团拓宽共同富裕之路。这是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党建+金融推动乡村振兴,为强村、促进共同富裕注入红色动能的具体实践。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篇宏大而宏伟的文章,既需要统筹安排,又需要有序推进。如何落笔?怎么上墨?答案就在于顺势而为,根据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大胆创新普惠产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为此,2022年初,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了“乡村振兴共享富贷”系列服务计划。该计划在系统梳理以往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共涉及47个子计划、9个分支。

其中,推出嘉兴金色“农信”和湖州绿色“农信”,重点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群;湖州安吉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推出“竹乡共享富贵贷”;助力区域公共品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出衢州三衢财富贷;支持绍兴农产品公共品牌企业入驻,制定“会稽山珍宝”、“鉴湖鲜”等农产品公共品牌入驻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台州农业创客客户群推出“农业创新共享财富贷”.

中国银行在嘉善县大云镇推出首个“九星十美”数字平台,助力乡村社会治理。

嘉善姚庄镇横岗村村民用中国银行“生态绿色加油站”积分换取生活必需品。

助力乡村治理

唱响美好生活协奏曲

“我用生态绿积分兑换了一大瓶洗衣液。”

“我家里没有食用油,就用积分兑换了。”

“真没想到我的积分可以‘兑换’贷款,帮助我实现民宿梦想。”……

在嘉兴姚庄镇横岗村,村民们拎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走出“生态绿色加油站”,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个村民们熟悉的生态绿色加油站,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美丽乡村智慧村庄管理平台”。这是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的集“金融助农+农村党建+基层治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农村综合平台。

依托该平台,中国银行创新地将积分制度与金融结合,深入田野为村民办理美丽乡村生态绿色积分银行卡。村民通过完成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任务,积累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积分。他们可以在年底更新的美丽乡村生态绿色加油站自由选择和兑换明码标价的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系统涉及的积分可以按照“一积分相当于一美元”的规则兑换成银行卡存款。

在点滴激励下,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近距离“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脉搏”,进一步打磨当地共同富裕的基础。此外,村民还可以凭账户里的积分申请中国银行的“美丽乡村贷”,不仅年利率低,审批速度也大大加快。目前,中国银行已为安吉余村推出首个“美丽乡村贷”整村信贷项目。

2022年,为将嘉兴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复制到全省,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中银金融集团召开美丽乡村推介会,邀请嘉善大云镇省农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淳安市富文乡十家单位书记到中国银行创新研发杭州实验室现场体验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让乡村文明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衡量以及在实践层面进行比较的“基准”。

金华武义县后陈村吴书记现场体验后表示,该模式潜力巨大。今年5月,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打造的“后陈村邻里e家”平台正式上线,极大促进了后陈村便民村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为后陈村便民村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新形势下银行业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是打造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新模式、搭建银政互联互通新平台的直接体现。

如今,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的“美丽乡村”模式已推广至全省90个乡镇。已有3万多户居民自愿参加美丽乡村“三政”积分活动,累计发放积分近66万个。505400积分可以兑换油、盐、米等物品或以现金的形式,让家庭受益匪浅。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比比皆是。今年6月5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探索“生态绿色+科技金融赋能”模式,在嘉善县大云镇正式上线首个“九星十美”数字平台。村民通过“九星十美”评价中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在平台上赚取积分,可在工福超市兑换商品。这个平台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有效。

下一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抓手,继续深入参与宜居、产业美丽乡村,助力万千乡镇改造、书写美丽。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篇章为中国银行的努力做出了贡献。

(本版除签名外图片均由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提供)

浙江日报浙江宣传顾志鹏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