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货币换算 为什么要开放金融 外资金融开放

为什么要开放金融 外资金融开放

货币换算 2024-01-05 15:24:12 742 金融资讯网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要开放金融,以及外资金融开放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开放金融市场什么意思

1、什么叫开放金融市场?关于金融市场开放投资策略不同。封闭式基金的基金单位数不变,开放金融市场资本不会减少,因此基金可进行长期投资,基金资产的投资组合能有效在预定计划内进行。开放式基金因基金单位可随时赎回,为应付投资者随时赎回兑现,基金资产不能全部用来投资,更不能把全部资本用来进行长线投资,开放金融市场必须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在投资组合上需保留一部分现金和高流动性的金融商品。

为什么要开放金融 外资金融开放

2、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来看,开放式基金巳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世界基金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的历史。

3、债券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开放金融市场由于债券的年利率固定,因而这类基金的风险较低,开放金融市场适合于稳健型投资者,其面临的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提前赎回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其中,受利率的影响最大,开放金融市场当市场利率下调时,其收益率就会上升;反之,开放金融市场若市场利率上调,则基金收益率下降。

二、为什么要扩大金融业开放,如何开放

中国金融业终对外开放,日本金融业开放启示录

编者按:金融业终对外开放!金融业关于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金融行业即将开始新一轮对外开放之际,此前本号在港元保卫战中,讨论过有关金融开放的问题,金融行业无序开放或许会导致更多的风险。但是目前,又面临着必须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所以,这也考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时刻。

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高层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举措应“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随后央行行长也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今天,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征求意见,删除相关文件中删去关于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向单个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单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

此前,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表示,“近年来,在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一些观点认为金融业开放势必会带来金融风险大幅提升,进而导致金融不安全,甚至金融危机。事实上,对外开放本身不是金融风险的根源,与之相反,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

回顾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历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进入中国,揭开了我国金融开放的序幕;1984年,批准成立第一家外资独资银行—珠海南通银行(澳门);1985年,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

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从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开始,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中国允许外资参股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持股比例上限设为1/3,2012将该比例提升至49%。

1964年4月,日本成为IMF第8个会员国后,仍对资本的自由流动进行了许多限制措施。进入80年代后,日本贸易顺差剧增,为此美国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要求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并成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从此日元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的金融市场也开始加快对外开放。

从英国金融大爆炸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金融开放进程看,虽然日本经历泡沫破裂,可是日本经济并没有拉美化,像丰田、索尼、佳能、尼康、东芝等品牌依然在全球保持着竞争力。因此,外资既非不可琢磨的妖魔机构,也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巨无霸。

中国金融相对开放的香港,外资也不是一手遮天,而且外资也面临着竞争,只是外资银行更具有竞争优势。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危机,一些著名的投资机构同样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并不是危机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外资的了解太少。

可以看到,被广泛认为金融开放不成功的日本,银行的控制权目前依然是本土企业居多。进入日本超过百年的花旗银行,在日本的经营权甚至几度反复,固然外资银行更具竞争力,但是金融本身有高度的本地化色彩,自古金融需要依赖本国的实体经济的良好运行,不然很容易导致泡沫和危机。

日本90年代金融机构破产数(个)数据来源:Analyst.ai

徐忠认为,“需要正确认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利与弊、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些观点认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弊大于利,本身不符合金融业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这个时候,管理改革预期就显得愈发重要。事实上,和1990年代日本的市场开放相比,中国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这是目前和1990年代的日本具有的本质区别。

一般1980年代的广场协议被理解成是日本经济战败的重要象征性事件,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日本和美国,于1990年代签署的日美金融服务协议,协议从年金资产的运用自由化、投资信托、欧洲日元债、证券市场等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由于日本经济当时出现的短暂企稳是建立在激增的财政刺激政策上,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国债动荡给日本带来了新的打击。

令人意外的是,从美国的角度而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正式控制日本金融体系的良好时机。但是,美国的资本在日本市场也没有生根、发芽和壮大,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不但没有实现美国式的收购兼并,反而不断在收购兼并中失败而撤资。

至今日本的银行和保险体系仍然深受收益能力的困扰,这样的架构也导致外资很难在日本获取传统业务的超额收益。根本上讲,问题并不在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而在于开放后能否打造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这有赖于设计者的逐步落实。

正如日本当年前川报告体现的那样,日本的精英阶层自身对日美贸易的不均衡也有主动调整的意愿和诉求,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也是通过改革促进国内体系的健康发展,然而日本的贸然行动却导致了失败的后果。

基于这样的担心,徐忠表示,“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放了之,而是结合自身改革目标,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断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从体制根源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本金融开放的历史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每一个改革举措应针对现实里的具体的问题,做出最有选择。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只有最适却没有最佳,例如美国的金融体系也有不断的危机和救赎,从而进行周而复始的改革。

目前中国和日本明显不同的是,中国对自身的诉求有着清晰的认知。虽然同样面对美国不休止的压力,但是改革自身并非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改革开放措施的发动和落实就更具有可操作空间,对节奏的把握和掌控上更有主动权。中国目前银行业的外资占比还不到2.5%,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势在必行。

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下降数据来源:Analyst.ai

因此,改革的主要风险或者说主要矛盾并不在外资一端,而在于自身对改革红利的定位和实现方式上。化解一段时期以来积累的系统性矛盾是改革的目标,但如何利用好开放政策来建立更为强韧的金融体系才是改革最终极的追求。

三、金融放开是怎么回事

金融放开通常指政府采取措施,放宽对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增加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金融放开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政府可能放宽对外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开展业务,以增加市场竞争和创新力。

2.放开金融许可证限制:政府可能放宽对金融许可证的发放限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新兴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3.放宽金融产品创新限制:政府可能放宽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具创新性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4.放开金融机构经营范围限制:政府可能放宽对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金融机构开展更多元化的业务,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金融放开是指政府放宽对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增加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为什么要开放金融和外资金融开放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