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贷款利率 绿地控股现状如何(绿地控股业务)

绿地控股现状如何(绿地控股业务)

贷款利率 2024-04-03 00:41:13 312 金融资讯网

今天我们就和朋友们聊聊绿地控股。希望以下观点能帮助您找到您想要的金融。

治标不治本、斩草不除根,绿地控股(以下简称:绿地)最终也难逃高额债务埋下的“雷”。

绿地控股现状如何(绿地控股业务)

2022年5月27日,绿地发布公告称,为改善公司现金流和流动性,绿地可能对6月25日到期的面值5亿美元债券进行展期。

一时间,各种带有“第一”、“国企”字样的“绿地雷”新闻席卷各大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在所有人震惊的同时,这个消息似乎打破了“国有房企不会雷”的心理底线。

那么,这位曾经在房地产领域备受瞩目的“高材生”后来怎么样了呢?格陵兰为何仍走上“踩雷”之路?

切换曲目:

绿地的去实现

说起绿地,大多数人可能都不陌生。毕竟,挂着“绿地中心”金字招牌的超高层建筑已经遍布全国。绿地超高层项目已入驻南京、武汉、西安、成都、昆明等十余个超级大都市,并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建筑。

客观地说,城市建设创造了绿地,绿地刷新了城市的高度。2012年,“新型城镇化”提出,绿地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成为中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房地产企业。截止2022年,格陵兰岛已连续10年入选“财富500强”。

近年来,随着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等房企的高调崛起,昔日的绿地之王已经有些黯然失色。即便如此,从科瑞公布的《202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来看,绿地以2021年全规模销售额2903.0亿元排名榜单第九,以股权销售额2612.7亿元排名榜单第七。

虽然万科与碧桂园还有一定差距,但从绿地近年来“去房地产”的业务路线和战略转型来看,房地产凭借其“副业”仍能跻身房地产行业前十。”。这是目前领先的房地产企业都无法想象的水平,更不用说取得一些成绩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绿地是一家千亿美元的房地产巨头,但很少有人知道绿地也是一家基础设施业务雄厚的建筑公司。

近年来,绿色空间开始明显地从房地产行业向建筑行业转型。即在加大基础设施业务扩张的同时,缩小房地产业务规模。《子弹财经观点》梳理绿地财报数据发现,绿地2020年建筑业营收达2334.38亿元,同比增长23.85%,首次超越房地产业务营收,占比51.19%的总收入。

2021年11月13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正式将公司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与建筑业”。《子弹财经》还发现,2021年,绿地建筑业务收入达3114.24亿元,同比增长33.41%,建筑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攀升至57.22%,主营业务进一步确立建筑业的现状。

至于绿地为何转向建筑业,显然是为了应对高负债率带来的经营压力。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受到挤压最严重的时候,绿地公然选择改变行业类别,这显然是在与政策调控“兜圈子”。与此同时,绿地的“脱实”也只是政策压力下的一帆风顺,并没有像其他房企那样刻意寻求新的增长点。

2、拒绝躺下:

红线对绿地的压力

绿地没有遵循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来减少债务,而是直接果断地选择转轨,转型为一家建筑公司。当主营业务不在房地产行业时,意味着绿地将不会受到房地产行业紧缩政策的束缚,从而很好地避免了“三条红线”带来的融资受阻问题。

然而,转轨看似规避了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但负债率过高的根源却没有改变。

《子弹财经》从绿地最新财报数据发现: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绿地总资产约为14.0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40亿元;负债总额约12.3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8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8.04%,比上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

看似负债率下降了,但结合格陵兰88.04%的高负债率和1.4万亿的资产规模,降低负债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值得肯定的是,绿地控规模、减负债的步伐并未因产业类别的变化而停止。在5月27日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明确绿地计划未来三年出售2000亿资产。

此外,“子弹财经”还发现,近五年来,绿地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从2018年的22.22%下降至2021年的5.15%。比率也进入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趋势。

可见,面对全行业的压力,绿地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避免高负债率带来的流动性危机。

不过,对于绿地可能迎来的“雷雨”,《子弹财经》发现,绿地在4月30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提到:“全力推进销售去污工作”“聚焦重点落实交付”“狠抓现金流和资金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加强考核联动,提高销售回款率;着力解决受阻问题,推动零散销售和大额订单应收货款回收。加强与银行对接,加快审批和贷款发放速度,促进房贷回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争取获得新的融资。”

除了一季报之外,绿地控股还对现金流问题发出了警告。

5月16日,绿地宣布,已成功出售绿地美国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的两栋公寓楼,并收到合同款3.15亿美元。此前,5月13日,绿地曾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绿地已向浦发银行质押16亿股绿地股份,为绿地银行融资提供质押担保,并明确该笔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生产经营。”

即便如此,格陵兰仍于5月27日遗憾地宣布,6月25日到期的美元债券可能延期。

3绩效压力:

绿地困兽的战斗

从未雨绸缪到防患于未然,高负债率是“历史遗留问题”,去实现就是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近年来绿地化解风险的成效来看,似乎走得越晚,就越达不到目的。根本原因无非是现有规模难以回复、增量运营进展缓慢。

绿地控股2022年Q1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绿地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下降27.68%。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339亿元,同比下降30.39%,占总收入的35.35%;基础设施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39.68%,占收入比重57.75%。

对于绿地来说,房地产业务收入的下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迷状态,绿地的“去房地产”转型进一步影响了整体营收。

但基建业务的下滑比房地产更为“严重”,颇令人不解。如今的格陵兰,除了基建是其主业外,2022年一季度是基建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全国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多重利好加持下,格陵兰不但未能收获这一红利。但受到基建业务拖累,导致整体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同时,《子弹财经》发现,绿地一季度959.49亿元的营业收入背后,只有31.65亿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仅为3.30%。

如果说2022年一季度是特例,不具代表性,《子弹财经》梳理了绿地近两年的营收结构和毛利率,发现建筑业的毛利率,其中建筑业占其收入的一半以上不到5%。占40%的房地产行业毛利润仍然在20%以上。虽然这个毛利率仍落后同行业五到十个百分点,但对于绿地建筑业的毛利来说,房地产业务简直就是“暴利”。

由此看来,近年来加速扩张的建筑业务并没有盈利,而被迫萎缩的房地产业务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绿地已陷入“恶性循环”:如果绿地继续加速“去房地产”转型,公司利润将难以保证,万亿级资产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包袱。绿地若想回归房地产业务,市场低迷和行业不确定性将是所有房企面临的“两座大山”。与此同时,负债率较高的绿地也将面临“三条红线”的制约。

维持现状或许是当前绿地的最佳选择,保持建筑业的主营业务地位,稳定房地产业的收入占比。既能保证相对可观的利润,又能避免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影响。也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些缓冲空间,等待市场回暖再做下一步决定。

4。结论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绿地的股价在房企的紧缩周期中产生了什么影响。直到2022年一季报前后,市值才出现大幅波动,仅5月份市值就下跌了30%。

即便如此,绿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那些经常“打折”的大型房企并不处于同一比较维度。这种震荡和下跌趋势基本上不值一提。

本文来源于子弹财经观点

今天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这篇文章《关于绿地控股的一些推荐》,这是您正在寻找的答案吗?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