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资租赁 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未来经济金融形势判断

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未来经济金融形势判断

融资租赁 2024-02-17 00:25:42 147 金融资讯网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经济金融形势判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请问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相悖。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金融业的风险实际是更加集中和扩大。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未来经济金融形势判断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很小,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是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80%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这种资产结构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许多优质客户进入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资产规模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3月末,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已达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约为12454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凭借其较高的资产收益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与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资源,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极大地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也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应对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实行混业经营。

4、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事实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国的银行、证券商、保险公司分别处于无差异经营和无差异竞争的状态,包括机构发展和市场定位在内,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层次、有分工、有竞争、有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对金融业资源的总量利用造成了极大浪费。

5、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严格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业务范围狭小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是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多样化的业务具有内在平衡特征,可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人,分散金融风险。

6、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条件业已成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分离银行制度对于保证商业银行的规范运作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分业只是阶段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是:首先,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商业银行要将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作为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不仅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市场信号能够灵敏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而且拥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拥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从法律上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第四,具有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监管。

7、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继续深化,在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商业银行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抵押担保制度,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等,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已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证券市场也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我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实施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看,尽管我国仍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接近基本条件的要求。因此,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有着较大的可能性。

8、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同时,《商业银行法》第三条中规定了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以下业务:(1)开展基金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基金资产投资管理业务,适当时候可以设立金融产业基金,并让基金上市发行;(2)开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办理股票质押贷款、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清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3)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如进行项目的评估和资金安排;(4)开展企业并购业务,如帮助企业诊断和评级,帮助制定兼并战略,帮助设计企业产权结构等;(5)开展代客户理财业务,如为个人理财和为公司理财提供咨询服务;(6)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如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7)代理保险业务。通过上述法律允许业务的拓展,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现在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开办了部分上述业务,但力度还不够,效率还不高,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尤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改善现有经营模式。

9、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经营的限制,这种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银行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必然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着手按全能银行方向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据此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由于形势紧迫,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些规定有必要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当前应当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为试点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实行混业经营,逐步推进全能银行。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看选择中国银行较为适宜,这是因为:第一,中国银行是我国海外业务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其在与当地银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第二,中国银行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最大,同时中国银行比较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投资银行的经验;第三,中国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运作规范,比较容易进行监管。

10、我国现有金融机构种类繁多,门类复杂。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有利于形成竞争,但也过多地加大了竞争成本,尤其是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其无差异竞争成本更大,我国金融业的普遍不景气状况也就难以改变。而整合现有金融机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也可以实现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设立分支机构,并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与此同时,则减少境内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内重组金融机构,实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并购或相互参股,并以一业为主,他业为辅,他业则以独立子公司形式存在,并分别设立账户,分别核算经营成果,分别进行风险控制,建立系统内垂直管理体系,从而防止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而此时的银行,成为金融集团公司,也就是综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如通过并购或相互参股,吸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金融机构,则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公司,下辖相互独立的四个子公司:商业银行公司、投资银行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既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业合一,又能在集团公司之下相互独立核算,甚至单独上市,从而成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国加入WTO后,大量涌进的外资银行将都是全能银行,是“混合编队”,中资金融机构以“单兵作战”形式是无法应对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组现有金融机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11、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是分业监管,监管部门有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业监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随着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统一监管也将成为一种必然。因为面对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和即将成为全能型的中资金融机构,不能不进行统一监管。为此,应制定统一的金融安全标准和监管标准。

12、当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一体化时,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监管体系应适应被监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在英国,政府已提出将9家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对每个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日本政府则打破银行、证券活动的限制,并成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监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大藏省则只负责监管法规的制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比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则应加强人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统一标准,联手行动,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完善各项监管手段,制定金融风险国内、国际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非现场检查的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运用电子技术进行适时监管,及时跟踪监测,分析各类金融机构的变化,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

二、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应采取哪些措施

1、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2、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4、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5、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

6、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7、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三、什么成为2023年经济发展新特征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六方面新特征:

新动能作用持续增强,多个核心产业增速超过20%

我国数字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发展韧性。2021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超过20%,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重要产品产量增速超过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商务服务等重要领域投资增长超20%,数字产业引领发展势能充分彰显。电商消费、线上线下服务消费备受青睐,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大幅增长,全面赋能生产、投资、消费、贸易复苏增长,数字经济新动能作用持续增强。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正步入多点突破和体系构建新阶段。各地政府加强数据要素市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广东率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专项行动,江苏探索实践首席数据官制度。互联网平台、通信服务商、数据服务商纷纷布局数据要素市场运营体系建设,发展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核心的各类新兴技术,丰富数据资源供给,打造专业化流通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行业企业着力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深化数据开发利用,逐步参与数据市场流通交易,149家单位完成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贯标,数据价值化红利空间全面开启。

基础再造提速,京津冀等国家枢纽节点率先起步

基础再造提速,随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相继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网络体系初步建立。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国家枢纽节点率先起步,在区域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算力协同调度机制突破、数据中心市场化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率先探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发布数据中心统筹发展方案或导则,推动数据中心向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四高”方向加快演进。算力服务与边缘场景融合开启,多层次基础设施体系蓝图展现。

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四成以数字产业为主导

数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和竞争力根本,正成为各地谋划“十四五”产业发展的共同选择,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持续加大。部省协同共建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以数字产业为主导方向的占四成。数字经济领域上市企业总市值达14.5万亿元,环比增长19.8%,11家企业入围全球市值前三十。领先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依托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广,打造多元繁荣的国内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加大“出海”布局,加速数字经济“双循环”破局。

数字化场景是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探索和有效性实践,是数字技术与业务融合、服务供给与需求融合、模式创新与价值融合的集中体现,正成为各地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浙江全面推行数字化改革,探索全场景目录全省“一本账”,急用先行、实用先行,在信用、交通、企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率先打造数字化场景示范。上海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场景“揭榜挂帅”,突出“高频急难、惠企惠民”,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在线新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数字化场景迭代创新,自下而上牵引转型。

数字经济创造了以网络、数据、算法、平台为关键的竞争新机制,带给传统经济的“鲶鱼效应”持续放大,在激发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的同时也带来更多治理难题。面对新挑战,国家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提速,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法律支柱逐步落地,平台经济、行业数据管理、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多行业部门联合开展平台反垄断、网络安全审查等行动,形成协同治理合力,积极应对新业态引发的网络生态、平台经营、数据安全等监管“空白”。基层治理发挥首创精神,深圳、上海等地加快探索符合市情所要、满足行业所需的良法善治“基层方案”,数字经济治理引领改革新进程。

关于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未来经济金融形势判断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