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积金比例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是指(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含义)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是指(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含义)

公积金比例 2024-01-31 02:21:41 267 金融资讯网

今年以来,央行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主动预调微调,管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在抵御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最近社会上关于货币政策取向的讨论很多。

出现了“货币政策万能论”、“货币政策无用论”等声音,需要追根溯源,理清概念,正确理解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是指(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含义)

什么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不紧不松”的中性态势。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货币政策从紧到松的取向可以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五个区间。从2001年到2016年底,

中国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一季度短暂实施了“适度从紧”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四季度至2010年底实施了两年零一个季度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取向定为“稳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范围内,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货币政策取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稳健从紧”、“稳健中性”、“稳健宽松”三个区域。

稳健中性意味着将货币政策保持在“稳健中性”区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有着深刻的含义。《尚书》说“隐忍忠义”就是不偏不倚,符合义之道。金融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作为金融的上层建筑,也应该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不多也不少,这就是中立的意义。因此,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信贷零增长是稳健中性的,更不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零增长是稳健中性的。

它意味着银行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的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相匹配,不应该比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太多或太少。

前几年,在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中,各方都希望货币条件宽松一些。一旦发生金融风险,他们希望央行增发货币帮助应对,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这使得某些时期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保持稳定并略有宽松。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给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正式将货币政策取向调整为“稳健中性”。

2017年以来,货币政策从实际稳健偏松回归稳健中性。从相对变化来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比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对偏紧,是边际的,但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来看,是稳健中性的。

2018年,由于国内经济金融领域过去积累的突出矛盾,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强监管导致影子银行业务萎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

内外部情况下,货币政策相对于实体经济略偏紧,因此央行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边际调整,贷款增速有所回升。

货币政策一直保持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状态。既没有放水,也没有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中性态势。

当前,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加审慎、更加前瞻、更加灵活、更加中性,实现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防风险的关系。

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结构性货币政策不改变货币政策稳定的中性取向。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准备金工具的灵活运用更加频繁。1月份实施了包容性金融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份下调了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取代中期贷款工具(MLF),6月初扩大了中期贷款工具(MLF)的抵押品范围。

6月24日,中国宣布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支持以市场为导向、合法化的“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此外,通过以下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高小企业支持额度、支农再贷款再贴息、

并从放宽申请条件、扩大抵押物范围、强化精准聚焦、创新借款模式等方面简化优化再贷款申请评估;放宽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单户授信的规模要求;完善宏观审慎评价体系,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权重。

这些货币政策操作,尤其是传统上被认为是令人震惊的储备工具的持续使用,引发了对货币政策取向判断的争论。有人认为央行开始放水,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事实上,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并不是放水。

不是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取向没有改变。基于表面现象简单地认为RRR减少是放水是不合适的。

首先,经济和金融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旨在为经济金融健康运行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根据情况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是合理的。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全球经济继续向好。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在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小幅预调微调的前瞻性操作有助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其次,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适度增强,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支柱”金融调控的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形成安全有序应对金融领域各类风险的合力,避免违约事件由多发恶化为频发。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在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资本约束的背景下,有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流动性问题而违约。如果这些企业大规模违约,

引发市场恐慌,导致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不仅会加剧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还可能导致紧缩政策效应叠加引发系统性风险。

再次,货币政策精准调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受经济企稳和信贷需求旺盛影响,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实施有针对性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以提高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改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可以避免过度扩张,防止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配置结构因货币条件过于宽松而进一步扭曲和固化。

最后,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结构性改革,帮助解决结构性问题,既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政策操作的趋势,也是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特色。我们目前面临的许多问题,

比如小微企业去杠杆、融资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总量政策对解决这些问题作用有限。单纯的紧缩或宽松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还可能有更大的副作用。虽然总量是稳定和中性的,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发挥定向精准滴灌的作用,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以较小的成本解决结构性问题,推动结构性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体现

在实践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体现在两个方面:数量和价格。从数量上来说,从基础货币的角度来看,RRR降息本身只是流动性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基础货币的构成,即法定准备金减少,超额准备金增加。

但是,基础货币总量不会变。2018年5月末,基础货币余额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比4月末减少2797亿元,比去年末减少1.74万亿元。从货币信贷增速来看,M2和贷款增速趋稳。

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有所放缓,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与GDP增速和CPI涨幅之和的匹配度总体较好。2018年1-5月,广义货币M2增长8.3%,与1-4月持平。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贷款增长12.6%,比1-4月和去年全年低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0.3%,比1-4月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低1.7个百分点。

2017年,广义货币M2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增长8.1%和12%。前者比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CPI)之和低0.4个百分点,后者高3.5个百分点。

2018年一季度,广义货币M2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增长8.2%和10.5%。前者比当季GDP增速和CPI涨幅之和低0.7个百分点,后者高1.6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从央行政策利率来看,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有所上升。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探索构建了利率走廊机制。在着力稳定短期利率的同时,保持了一定范围内的利率弹性,增强了利率传导效应。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释放政策信号,关注常备借贷便利(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2017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影响,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后,

美国国债收益率带动全球收益率曲线上移,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国内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所上升,也是稳健中性的进一步体现。从货币市场利率来看,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

5月份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72%,比4月份低9个基点,比上年12月低20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2%,比4月份低28个基点,比上年12月低29个基点。Shibor总体有所下行。

Shibor总体有所下行。6月末,隔夜Shibor为2.63%,较5月末下降20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21个基点;1周Shibor为2.86%,较5月末下降4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9个基点。

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中略升,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上升幅度较小。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比上年12月上升0.22个百分点。其中,

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1%,比上年12月上升0.2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58%,比上年12月上升0.3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略有上升,3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42%,

比上年12月上升0.16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数量方面还是价格方面来看,我国货币政策都体现出稳健中性的取向。

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

打好防范化解重点金融风险攻坚战,控制宏观杠杆率,从根本上要管住货币总闸门。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

BIS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显着放缓,由2012-2016年平均每年上升14.8个百分点放缓至0.4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幅由升转降,

从2012-2016年平均每年上升9.3个百分点转为下降6.1个百分点。

打赢防范化解重点金融风险攻坚战,要继续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要准确把握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实质,既要坚定信念,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毫不动摇,避免放水思想,

坚决防止大水漫灌进一步扭曲和固化结构性问题,积累更多矛盾和风险,导致去杠杆工作前功尽弃;又要在保持稳健中性取向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灵活性,根据形势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缓解结构性缺口。

既要摒弃“货币政策万能论”,强调多措并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齐心协力打好防风险这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共同支持创新驱动,激发企业活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警惕“货币政策无用论”,破解“等靠要”思想,敢于担当,守土有责,保持战略定力,管好货币总闸门,发挥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在结构性去杠杆中的定海神针作用。

守中看似简单,实则极难,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 《中庸》 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说明守中之难,智慧、仁义、勇毅难能可贵,而守中之道,

不仅需要勇敢,还需要智慧,更需要坚守,更需要执着,更需要忠义。“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说明坚持守中更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提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为打好打赢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

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货币政策必须保持中性,任重道远,需要坚定信念,坚守正道,坚定执行,久久为功。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